据新闻晨报报道:5月13日,由《大众医学》组织100多名儿童保健专家,历时2个月的专项调查后得出的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向外面公布,注意力差、容易分心被列为十大问题行为之首。
据介绍,处在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,大脑的抑制功能还比较弱,其中约有3%5%的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。加之爸爸妈妈在平常总感觉孩子尚小,长大了会好,从而导致人为的注意力问题。
虽然幼年的行为问题不是什么器质成人两性疾病,但极或许会影响以后的学业、就业和生活,因此,及早发现和矫治看上去非常重要。
所谓专注力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注意力,是指孩子可以把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,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。专注力是所有学习的开始,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。
孩子是真的注意力不集中吗?研究显示,孩子年龄越小,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:2岁的儿童,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,3岁为9分钟,4岁为12分钟,5岁为14分钟。因此,大家对于孩子,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,不可以过分苛求孩子维持很久的注意力,妈咪应以平和的心态,科学地、慢慢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。
孩子在1岁到2岁半之间,从开始学步,到可以完全自如地行走、活动并初步掌握语言,整个阶段叫做学步儿期。那样这个阶段,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有什么有效办法呢?
1。拼图、下棋
让孩子掌握拼图,并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。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。孩子们对这种游戏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,玩起来,二三十分钟都不停止。
2。听故事首要条件问
让孩子携带问题去听故事,听完后回答。对于语言进步较好的孩子,还可以让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。
3。帮助拿各类小东西
孩子能听懂话时,可以交给他一些小任务,让他帮你拿一件到几件平时用品,需要在一次中完成。如: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、一把小刀和一些纸巾。
4。传口信
时不时让孩子给大人传传口信,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。如:告诉姥爷,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。最初可以简短一些,然后渐渐到这种长一些的语句。
5。听和看配音图书
目前市场上有录音磁带和图字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配图库书,这种图书与电视的区别在于,孩子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,也就是用看来理解故事,但长期看电视对双眼有损害。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,用图片来加深了解,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技巧,对孩子以后的学校学习有很大的帮忙。孩子在听、看的过程中不只丰富了他的常识,提升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,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、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。